中国航海日,仔细聆听海上丝路大展为我们讲述的那些故事
当我们轻轻拂拭历史的尘埃,去探寻人类文明的远古足迹时,总有一个话题是无法规避的——航海远征。随着造船的发明与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踏出征服大海的步伐。六百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舟师七下西洋,拉开了人类走向远洋的序幕。
郑和下西洋在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经国务院批准,每年的7月11日被确立为中国航海日,并批准建立中国航海博物馆。作为2018年“中国航海日”活动之一,中国航海博物馆于2018年7月5日起推出为期6天的第二届“航海生活节”活动。此次航海生活节包含航海科技主题展、航海互动体验活动区、航海名人讲坛、航海知识课堂以及水下智能机器人大赛等内容。除了参与互动环节、感受航海独有的魅力与乐趣外,中国航海博物馆的“CHIN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也足以让观众驻足脚步,细细观赏。
航海生活节相关活动
远洋航海将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推向了顶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CHIN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在中国航海日这一独特的时间点展出,似乎又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见证历史·感悟历史
▼两千余年来,作为东西方之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动脉,海上丝绸之路承载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对话,相关展览必然要呈现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成就。但这段远去的历史如何与现代社会相联系?如何让观众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产生共鸣?成为了此次策展的重点。
水蓝色的展厅色调、浪涛拍打的背景声音和忽明忽暗的灯光,瞬间将观众带入海底环境中。在此种氛围的渲染下,“双主线”的展览模式格外引人注意。不同于以往海上丝绸之路展只展出贸易瓷器的形式,这里将“沉船”作为切入点,并以贸易瓷器作为重点的展示对象。
China亦可译为瓷器,足以见得瓷器在我国的重要地位。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至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成为了风靡全球的畅销品。而当外销瓷置于沉船这一独特的空间中,更让沉船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生动见证。展览更有意识地将贸易瓷器与沉船出水器物相对比,横(时间)纵(空间)结合。漫步在展厅中,观众既能感受到沉船中外销瓷器的精美,也能在我国本土窑址中找到同一元素的瓷器。展出文物间的相互联系,更说明中西方在制瓷上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海上丝绸之路所反映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由此可见一斑,也使展览主题更为清晰明了,便于理解。
为了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展览云集了240余件套的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顶级文物,并展示国内外著名沉船及相关出水文物11艘,堪称古代沉船大集结,带给观众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展出瓷器
此外,展览着重强调展品背后的故事,悉数诉说着那一段段灿烂历史,更通过物像结合的方式,还原沉船的水下场景。可以发现,每一艘沉船及其所装载的出水文物都会集中展示,并配合展板上的发掘照片,向观众展现其刚出水的样貌。让观众对沉船的理解不只停留在出水的器物,更对其整体有了更为深入的体验与思考。
展出模型
沉浸式的体验,搭配故事性的叙述方式,让观众可深刻感受到海上丝绸之路在东西方贸易往来中的独特魅力及重大意义,并接受历史的洗礼。
提供知识·培养乐趣
▼中国文化似乎存在着“亲海而不近海”的问题,被海洋环抱着的我们,除了从其中获得丰富的资源,又该怎样与海洋共处,了解并真正贴近海洋文化,发现航海独有的乐趣呢?在“CHIN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中,这一问题似乎得到了解答。展览配合多重的展示手段,着重提升观众观展的互动体验,让观众更加亲近海洋,体验海洋所带来的乐趣。
展厅中,每个沉船展示区域都设置了平板电脑,“沉船简介”让观众迅速了解沉船历史,“现场打捞”真实还原发掘场景,搭配“出水文物”和“精品展示”两个版块,为观众提供更多的延伸阅读;随处可见的影片、二维码,更让观众在观展中可自行发现海上丝绸之路所独有的魅力并沉浸其中,使得整个展览趣味性与知识性并存。
平面电脑展示
更值得一提的是展览结尾处的西方油画墙,也为前来观展的观众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对航海历史并非十分了解,身置此处,观赏油画中描绘的瓷器和沉船,观众依然能够领悟到中西方经济、政治、文化来往互动密切,整个展览的主题在此得到了升华。且极具美感和艺术价值的油画墙,也营造了愉悦轻松的氛围。观众并非仅仅用眼睛来观看展览,还能够借助这些互动体验设施,真正的“触摸”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
结语处的西方油画墙
注重科技·着眼未来
▼在航海事业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海上丝绸之路一方面为我们展现了古代航海技术的高超,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关注航海事业,注重航海科技提供借鉴。而与之密切相关的海上丝路大展,也通过一些细节,提醒着公众对航海事业的关注。
本次展览按照时间顺序被分为五个主题,分别为“唐风西尚,跨越重洋”、“东方神瓷,行销世界”、“牵海过洋,铸创辉煌”、“中国风情,舞动西方”以及“华夏智慧,全球共享”。循序渐进的版块,细细梳理唐代至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脉络,其中更通过古代造船模型的不断变化彰显我国航海技术的进步,让观众感受到中国在当时领先于时代的技术水平。
观众参观现场
水下考古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我国对航海研究的关注,这些也都在展览中得到体现。展览通过展牌照片摆放、视频短片播放、沉船场景复原、工作服展示,多维度刻画了水下考古工作如何开展,强调水下考古工作在“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航海研究也同样因为水下考古工作的开展愈发成熟。
水下考古展示
展览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大众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关注,也希望以海上丝绸之路为鉴,向观众强调航海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史为鉴,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
展览的意义并非仅向观众传达展品的相关讯息,最重要的还是以此为方式,揭示展览背后所含的历史讯息和社会价值,推动行业发展。只有这样,展览才会更为鲜活,更易被社会所关注。在中国航海日这一饱含着历史意义的日子中,或许我们也应该沉下心来,静静去聆听海上丝路大展讲述给我们的那些故事。
展览名称:CHIN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
展览时间:2018年5月8日——8月7日
展览地点: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市浦东新区申港大道197号)
图片来自中国航海博物馆
编辑:A.R.M.Y
栏目介绍及征稿启事
走出展厅,
你是否思绪万千?
你是否迫不及待地需要分享自己的思考?
你是否想要自己的声音能够被博物馆听到?
你是否期待自己的文字可以拥有改变的力量?
现在有一个机会,你是否愿意拿起笔来,记录下你的观展体验,分享你对博物馆展览的点滴想法?
1.征稿面向:所有愿意分享自己观展体验与思考的观众
2.征稿说明:希望能感受您的思考与态度,能够呈现问题,分享见解(看似无解,说不准努力的人多了,也就慢慢变了,谁知道呢?);字数在2000——3000之间;每篇文章需要提供高清晰度配图(最好标注上相应的名称,单独打包);可实名可匿名,我们充分尊重您的隐私。
3.投稿方式:news@hongbowang.net(唯一投稿方式,投稿请注明“观展”)
4.稿酬:稿件录用后,即有相应稿酬;能够引发广泛共鸣与讨论的文章(以阅读量为标准),还有额外奖励。
相关链接: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